全球化、产业链整合等卐激烈的竞争及变化的市场,要求企业管理者时刻关注企业增长。只有增长,企业才能增加股东的价值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、吸引到更高质量的人才、接触到强大的联盟伙伴、建立品牌知名度、接触到外部资本⊙等等。如果不增长,企业就会成为行业合∞并的牺牲品、脑力枯竭、雇用人员时缺乏吸引力、公司文化①衰退、接触不到外部资本,等等。
什么是增♀长的驱动因素?去哪里竞争以及如何竞争?退出哪一项业务?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个发展机会上?怎样使增长持续下去?
据美国《财富》杂志报道,世界500强中已有80010的企业属于产融结合型企业。
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在产融结合方面先行一步,如中石油、国家电网以及宝钢集团等。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,截至2010年末,有数十家央企投资了¤上百家金融资产。
投资界有句名言: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。当前,产融结合已经成为跨国企业成长的趋势。著名的美国GE(通用电气)公司原本只是一个制造业企业,实体收入的85%来自①制造业,15%来自服务业。20世纪80年代后期,由于制造业衰退,GE从制造业逐渐向金融服务业转移,到2000年,GE的营业收入达到1300亿美元,其中金融服务业的贡献率上升到46%,而制造业收入下降到33%。在转型的10多年中,GE的产业部门和金融业互相依存、互相提携,相得益彰,共同创造了集团利润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企业界神话。
经过近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,全世界都在问,中国还能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吗?还有增长空间吗?如果有还能在哪个方向或哪个领域增长?现在,我们探讨企业增长显得既现实又及时,因为无论是延续已有的方向和增速还是谋求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方式,都要依托企业。
企业增长,有很多表现形式,如︻组织规模、市场占有率、产业跨度、年度营收总和、利润率——俗称做大、做强、做优、做久、做好,而究其本质,则是价值增长。
以上为图书简介,更多信息详见“仁达方略管理大数据中心微店|图书”扫码直接进入微店。
绪论
第一节 企业增长是全世界企业↘首脑所关注的问题
第二节 后危机时代集团企业面临的环境与战略转型
第三节 转变思维方式,创新思维观念
第一章 研究产融模式的必要性
第一节 企业实现利润倍增有哪些方式
第二节 产融模式是企业实现利润倍增的方式之一
第三节 产融模式:企业实现利润倍增的加速引擎
第二章 产融模式的基础与前提
第一节 产融模式的基本概念
第二节 三个关于企业本质问题的探讨及结论
第三节 实行产融结合需要积累五种能力
第三章 国外产融模式的基本状况
第一节 以三井为代表的㊣日本模式
第二节 以GE为代表的美国模式
第三节 两种产融模式各具特色
第四节 国外产融模式带来的启示
第四章 国内产融结№合现状
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产融结合
第二节 我国企业在产融结合方面存在诸多问题
第三节 基于现状进行产融结合的好处
第五章 产融结合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防范
第一节 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可能的风险点
第二节 集团企业产融结合风险集成管理体系的构建
第六章 集团企业产融结合案例解读
第一节 卡特彼勒:“设备制造+设备金融”模式
第二节 UPS:“物流+供应链金融”模式
第三节 GE:“产业组合+综合银行”模式
第四节 宝钢集团:产融结合,推进钢铁主业发展
第五节 海尔集团:全力⊙打造产融帝国
第六节 中粮集团:打造金融帝国实现产融结合
第七节 巴菲特:“产业+股市”模式
第八节 沃尔玛:“*+信用卡”模式
第九节 中国移动的金融选择
第十节 中石油的金融帝国
第十一节 国家电网的“英大金融系”
参考文献